于是,我又翻出随书的《妈妈手册》,对照书认真看了一遍,发现当我定下心来去看,其实能够get到汉声的思路和精髓。
借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马翔的话:
这套书的基本思路是建构式的,这话的反面是许多人认为孩子是“教会的”,总急着给孩子灌输知识。真正的数学思维恰好排斥这种灌输,需要慢工,需要沉潜和自主思考。
这套书的基本思路是建构式的,这话的反面是许多人认为孩子是“教会的”,总急着给孩子灌输知识。真正的数学思维恰好排斥这种灌输,需要慢工,需要沉潜和自主思考。
传统的学习乘法的方式,一般是背诵乘法口诀表,做到熟练流畅,出口成章。被大陆博士数学课程熏陶过的我,心里知道这是在“用学语文的方式学数学”,背诵,孩子“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”。
所以我家背乘法口诀的时候,我是让松把乘法变成加法,自己演算出来,记得更牢,也更明白其本质。(图为松的演算纸之一)
虽然家里长辈看到这种方法很是不解,觉得“费那么大功夫”有用吗,我还是坚持让他这样做。那看看汉声怎么教乘法的——它更加“追本溯源”,首先,它用小石头,把数字变成了具象化的——5到11岁儿童的数学思维虽然有所发展,但仍然是具象思维为主导(在家中,可以用小乐高块等代替小石子)
同时用小石子进行变形,12颗小石子并不光等于4+4+4,还可以等于3*2+6,16-4等,这样,12就可以和加法、乘法、减法等联系起来,打通。
再延伸,可以延伸成这样的算式
这时候你会感慨数学的千变万化。
可以让孩子实践一下,看看每种算式能有多少种变形——不要小看这种“变形”训练,其实是让孩子在脑海中不断进行推演,有点像24点的玩法,怎样才能得出24呢?其实非常考验和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程度,以及思维发散程度。
4乘3再延伸,红色箭头部分表示“倒写”—“倒写”也是孩子低年级时经常搞不清的概念,就像我娃刚开始数学启蒙也不明白,为啥3+2=2+3,到后来知道3+2=5,但不知道5-2=3——这看着简单,其实都是娃的思维发展中的一个必经阶段,但是有的孩子是通过记忆的方式知道了倒写是一样的,有的是真正理解(比如用小石头等来表征)
基本能够画出一个数学蜘蛛网,这问题就算搞明白了,然后可以进入乘法表的计算。
看完感觉,这一本说是乘法表,实际上是把加、减、乘全盘了一遍,当然比直接丢给你一张乘法表要求背诵,要看上去“复杂”多了。
2
到底是否值得买?
认真看了以后,我觉得确实是好书,流行了这么多年是有道理的。
第一,全面,入一套能用很久很久。看下目录,41本,涵盖了从学前到初中的重要数学点,基本该有的都有了。
第二,经典,这个基本不用多说,大家都知道,几乎是全明星阵容——
汉声数学图画书是台湾汉声1985年在美国Harper & Row出版社发现的书,由全美十八位数学教授和儿童教育家联合创作。
画插画的好几位都是得过凯迪克大奖的大师。
《妈妈手册》由两位毕业于台大数学系的专家撰写。
中文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专家审定,受到北京大学、首都师范大学多位教授倾情推荐。
第三,兼顾了科学性和生活化。
科学性的方面——在学校教学中,老师在教导学生数学时,主要强调又快又好,学习各种巧算速算,而忽略了很多基本概念的解释。当难度递进,概念之间脱节,往往就只能用记忆的方法学数学,到后面越来越难,比较难跟上。
从上面乘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,汉声是让数学概念在孩子脑里培植、发育、成长,发展出自己的想法;让孩子以自我建构理念的方法,来达到认知的目的、培养出思考的能力。这样学习而来的数学其实更扎实,更能走远。
生活化的方面,书中都是以故事引入数学概念。比如用“葛小大”的一生讲有限数的循环。
用“切派”来解释“角”
这样解释“维”,非常有趣,也更容易理解,以及在生活中实践。
3
买回来怎么用
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套书好,但是有一批人买回来以后会落灰,有几个原因。
1、打开一看,就晕了晕了,这么复杂,还是算了。
2、娃上学了没时间,觉得跟着老师进度走就行了。
3、不知道怎么给娃讲,我还指望着娃自己看呢。
我的建议是——先要想明白,你在孩子学数学这件事上的期望是怎样的,如果你希望孩子学得扎实一些,这套真的可以入,如果只满足于课堂数学,平时去培训班提高拔优,就不用入了。
另外入了以后,确实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,这世间哪有不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?语文精读我也是提倡孩子和家长一起读的。
至于“复杂”,其实如果你定下心来,会发现,没有你恐惧的那么复杂,关键是要跟着书一步步练习、推演,其实花不了太多时间。比如我和松按照上面的蛛网图推演了乘法,其实也就花了一个多小时。
这段聊天比较能说明问题。
如果你打算入,或者已经入了这套书,我给的建议是——
1、一定要认真看《妈妈手册》,妈妈手册里是逐页逐页讲解的。
比如解释《圆》那一本
除了解释书上的内容,还会给你一些延伸的活动参考。
2、最好家长一起读。尽管这套书确实编排很有趣,甚至请台湾儿童文学大家林良先生,为书的文字润色,使得书里的文字生动活泼,朗朗上口。但我个人不觉得这套书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孩子,可以自主阅读。
其实这套书完全可以做一个“亲子活动”的桥梁,爸爸、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活动,可以不光是读绘本,也可以是一起研究数学、做数学游戏啊。
如果能够坚持下来,孩子的数学基础一定打得非常扎实。
3、建议多大的孩子入手。
出版社的建议是整个套系41本,难度逐级爬升,3岁以上可以开始亲子共读,识读到14岁,我个人建议是中大班就可以入了。
4、大家都关心的版权和价格问题
这套书精装版目前的版权属于蒲公英童书馆,我问了蒲公英的小伙伴,确实是要到期了,新装上市,这样的41套精装本价格肯定会涨,而且短期内不可能有限制的折扣幅度——所以,现在确实是收汉声比较好的时机,之前当当五百多入手都是好价了。
现在4折432——而且我还从当当和蒲公英童书馆的小伙伴那里,磨来了叠加减20的优惠码,减后412元。
结账时输入优惠码:QT8JVK,
20元汉声数学专享立减券。有效期:8.7-8.12
长按如下小程序码,可以直达《汉声数学》当当页面
现在图书价格都很透明,之前618大促的时候,我知道有小伙伴389收过《汉声数学》,但是618一年就一次,而这套版权就快到期了,8月底官方渠道全部下架,二十多块钱的差价,收一套可以看十年的书,不要太纠结了。
这套书的好处、适合什么样的人买,不适合什么样的人买,我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写在了文中。
希望真正的好书被人看见,而不是被各种传言“误导”。
也希望买回去的,都能够“物尽其用”,这才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